淺談酸性鍍錫光亮劑

自上海市輕工所研制的820體系光亮劑問世以來,我國鍍錫業有了更快發展。國產光亮劑基本組成由以下三部份組成:表面活性劑(OP 21、OP 10、TX 10)、芐叉丙酮和甲醛。由于采用的表面活性劑型號、質量不一樣,光亮劑的配方和附加劑(萘酚、煙酸、甲酚、對(間、鄰)苯二酚、酚磺酸、二氨基二苯甲烷)不同,其性能各有差異。。
1 硫酸亞錫
硫酸亞錫允許含量范圍很寬,即使每升含量只有幾克,也能鍍出色澤、亮度正常的鍍層。因此,其含量過高、過低主要對電流密度有影響,尤其對掛鍍更為明顯。其最佳含量范圍是20~35g L。對沒有焊接性能要求的鍍件,硫酸亞錫含量可控制在20g L以下。一般只要陽極不發生鈍化,溶液中錫離子是會保持平衡的,但必須:(1)硫酸含量正常;(2)陽極面積足夠;(3)添加適量的穩定劑。
2硫酸
硫酸允許含量范圍雖然很寬,但必須認真控制。硫酸含量過高、過低對陽極溶解都是不利的,尤其過低,不僅使陽極鈍化,Sn2+離子水解成Sn4+離子,使溶液性能變壞,而且使錫鍍層光亮度變差。沒有化學分析條件的,可以通過觀察電壓的變化來控制其含量。在錫板無鈍化又經過洗刷條件下,電壓升高,就意味著硫酸含量過低,就必須添加硫酸,可以分幾次少量添加,一直添加到電壓恢復正常為止。
3 溶液的溫度
實踐證明,溶液的溫度控制低些,有利于溶液性能的穩定,有利于錫鍍層結晶更致密。溶液溫度低,光亮劑耗量少,鍍層光亮度好;溶液溫度高,情形則相反。溶液最佳溫度為10~20°C,滾鍍控制在下限8~15°C,掛鍍為上限10~18°C為宜。
4 電流密度
在滾鍍中,可以按鍍件真實面積計算,陰極電流密度控制在0.4~0.7A dm2為宜?;蛘哂^察液面不冒大量氣泡前提下,盡量開大電流。
鍍錫液經過一段時間電鍍后(通電量必須達100Ah L以上),溶液性能變差,鍍層光亮度下降,色澤變暗,表面易產生發霧、斑點等,焊接性能也不佳。另外,陽極也很容易產生鈍化現象。老化的鍍錫液經大處理后,其性能有所好轉,但不能達到新配制的溶液性能。所以對焊接性能要求高的產品,盡量使用新配制的溶液。Sn4+離子可用聚丙烯酰胺(分子量比較小為好)處理。有機分解物可用活性炭吸附。Cu2+可用亞鐵氰化鉀溶液除去.
一般來說,亮白的錫鍍層經過適當的后處理是不會變色的。鍍錫最好不要搞逆流漂洗,否則鍍層易發霧,尤其是滾鍍件,從滾桶里倒入盆中后,馬上傾入清水,攪勻后,把水倒掉,這樣反復3次,然后浸泡50°C左右磷酸三鈉稀溶液(手感滑膩即可),再經3次水洗即可。鍍件經過鈍化(10g LK2Cr2O7、20g LNa2CO3)處理,對防變色是有效果的,但必須清洗干凈。浸漬硬脂酸溶液,在鍍件表面形成保護膜,是經濟有效的防變色方法。對于貯運周轉時間長的鍍件,最好用符合衛生標準的厚紙袋包裝,外面套以塑料袋。